您的位置:
作为当下最吸引眼球的行业之一,AI人工智能无疑成为从政府到民间都炙手可热的关注焦点。目前我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,未来AI行业的高速发展,需要基础扎实的优秀AI人才来持续创造和推动。
在此之前,我国高校还未设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,不过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,在京高校共新增98个本科专业,其中不少新增专业与眼下大热的“人工智能”、“大数据”密切相关。
虽然AI行业看上去高不可攀,但实际上则是数学及其他知识体系的延伸。数学使人工智能成为一门规范的科学,是人工智能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,在人工智能的各个发展阶段都起着关键的作用。
不过,人类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,除了天才之外,数学几乎是每个孩童时期最难感兴趣的一门学科。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要从小开始培养,因此也引发了数学启蒙教育创业的火热,当下已经有优学猫、火花思维等创业公司陆续拿到融资。随着人工智能专业和编程行业的持续火热,数学启蒙教育将站在时代的风口之上。
AI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
目前我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。2015年国务院出台《中国制造2025》,政府开始通过众多相关政策,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。2017年7月,国务院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首次提出“三步走”目标战略,宣布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高度重视科技创新,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,同时,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。
从最高领导人的指示来看,人工智能结合实体经济,已经成为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转型、经济新动能转化的抓手,甚至可以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结合,或将成为中国发起的又一轮产业革命。
产业界也同样感同身受,在3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地新引力创新峰会上,国内人工智能“网红”企业商汤科技副总裁称,产业化的人工智能的推进方式有可能带来一个产业的革命。
2019年1月18日,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权威发布《艾媒报告|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——商业应用篇》。根据中国国务院规划,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,并且此后十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。2018年行业融资热度也持续走高,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融资1311亿元,增长率超过100%。
一级市场大力投资人工智能,二级市场也不甘示弱。据悉,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,科创板、新三板申请、进入辅导期、过汇率的企业数量开始增加。而人工智能作为近几年最具热度的领域,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。
与此同时,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,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、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当前,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西班牙、以色列等多个国家也纷纷出台政策,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。
AI专业人才迫在眉睫
全球政府和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重视,也引发了AI人才的争夺潮。
2017年7月,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(领英)发布《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》。该报告显示,在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,位居全球第七。在人才结构方面,中国资深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明显,十年从业者仅占38.7%,远低于美国的71.5%,从数量上看,则为美国的三十分之一。
当前中国企业在挖掘AI人才方面不惜重金,领英大数据显示,中国高校及研究所在2013-2015年期间仍保持着人才净流入的状态。
中美两国AI人才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分布则“各擅胜场”:美国的AI基础层人才占比超7成,集中度很高,而中国在AI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分布则更为广泛,特别是在机器人、图像识别、精准营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。
对于意图发力AI领域的中国企业来说,面向全球吸纳高端技术人才以打造核心竞争力,已成为普遍诉求。中国高潮迭起的互联网科技创新、庞大的数据量、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大量的资本涌入,也使中国对于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,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AI赛道上一个最强有力的‘赶超者’。
除了吸引全球AI人才来到中国,另一条人工智能人才渠道已经产生,那就是高校增设人工智能专业。
3月29日,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。呼声极高的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,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。根据教育部公开的信息,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(其中T代表特设专业),学位授予门类为工学,这标志的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进入本科专业行列。
从获准的高校名单来看,既有上海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浙江大学这样的全国性老牌名校,也有江苏科技大学、安徽工程大学这样专业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校,还有长春师范大学这样的师范类高校。在京高校则是力拔头筹,当前北京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等部属高校都新增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;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智能制造工程专业;北京科技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,中央财经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设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。
就在中国发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同时,科技强国日本也不甘落后。据环球网3月28日报道,为了解决日本的人工智能(AI)人才短缺问题,日本政府制定的“AI战略”全貌已经出炉,提出每年培养25万人工智能(AI)人才的目标。
AI人才培养关键在数学
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发表量超越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,但顶尖人才仍然稀缺。目前,提出神经网络理论的加拿大团队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已超过三十年,而在国际人工智能协会(AAAI)208位院士中,中国籍仅占4席。我国在人工智能最核心、最原创的内容方面贡献不多,基础性、开创性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。
去年4月教育部印发《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计划》,提出“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”的目标。
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郭军,在家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强调了数学对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:“人工智能本质是用神经网络结构模拟复杂函数,要注重数学的整体性和层次性,除了线性代数、矩阵论等基础数学课,还要有数学分析、概率统计、优化等对人工智能很重要的内容。这些内容在本科阶段不涉及或讲得很浅,所以人工智能的数学有一个专门的体系要去学习,对于有志于理论研究的本科生更是如此。”
近代数字重要奠基人之一的德国数学家高斯曾表示“数学是科学的‘皇后’。”如今,全球科技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崛起,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巨大浪潮。
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以及智能化、数字化趋势的推进,人们正愈发认识到数学在科技创新与应用中的重大作用与价值。面向未来,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商用已经开启序幕,无论是着眼于研发创新,还是人才教育,加强对于数学的重视都有着战略意义。
人工智能的未来需要数学、人类科学的未来也需要数学。为了突破人工智能发展所遭遇的人才瓶颈,培养出更具专业实力的AI人才,高校应该强化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视与支持。加强数学教育的同时,高校也应当认识到推动数学理论与创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。毕竟,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会做题的数学“学霸”,而是一个真正的数学家。
联系电话
0510-8899 0994
关注我们
铭知一版权所有2018-2025
苏ICP备18038850号-1